三分损益法(三分损益法图解)

日期: 栏目:比赛录像 浏览:20 评论:0

三分损益法是谁提出的?古代乐律发展史介绍

1、三分损益法是古人在制定音律时使用的生律法,它为管长或弦长的长度比例提供了准则。汉唐盛行歌舞音乐,到了宋元则是以戏曲为主,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乐律的发展史,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
2、是齐桓公时的相——管仲在其著作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,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。

3、【答案】:D 春秋战国时期,管仲在其著作《管子·地圆篇》中对乐律学提出了“三分损益”的理论,这是我国最早的律学理论。

三分损益法是什么意思

1、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。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,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,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,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。

2、解析:“三分损益法”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、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。

3、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。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,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,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,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。中国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。

什么是三分埙益律?

1、三分损益法跟三分损益律是一样的。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。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,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,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,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。

2、三分损益法 中国古代制定乐律的生成方法。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,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。

3、三分损益法最早见《管子·地员》,计算方法采用“损”“益”来减少或增加单位弦的长度来作为音高频率的参考。

4、五度相生律来源于三分损益律,就是把发出一个音的弦长分成三份去掉一份(即三分损一)或增加一份(即三分益一)以得到新的音,和五度相生律没有本质的区别。

5、就是以宫音的弦长为基础,增加三分之一(益一),得到宫音下方的纯四度征音;征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(损一),得到征音上方的纯五度商音;以次继续推算就得到五声音阶各音的弦长。

6、“三分损益”既是生律的方法,也是定律的方法。根据三分损益法,从一个被认定为基音的弦(或管)的长度出发,把它三等分,再去掉一分(损一)或加上一分(益一),以此来确定另一个律的长度。

三分损益法如何计算出12律

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,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。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,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。

将徴音的竹管长度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,即将54乘上4/3,得到72单位,定为“商音”。再去掉三分之一(三分损),72乘2/3,得48单位,为“羽音”。再增加三分之一(三分益),48乘4/3,得64单位,为“角音”。

称“三分益一”,即得下方纯四度的徽音;再将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,称“三分损一”,即得上方纯五度的商音,如此继续推算可以得出五音,分别为宫、商、角、徽、羽。

宫,商,角,徵,羽,是怎么来的?还有三分损易法的规律?

1、管子三分损益法。“三分损益法”认为,“宫”是基本音,有了基本音“宫”之后,经过几次的“三分损益”,其它的四个音阶也就产生了。最迟到春秋中期,古代音乐理论“三分损益法”就已经形成了。

2、最早的“宫商角徵羽”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,在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,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“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”五个音的科学办法,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“三分损益法”。

3、“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”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,类似现在简谱中的6。即宫等于1(Do),商等于2(Re),角等于3(Mi),徵等于5(Sol),羽等于6(La),亦称作五音。

4、就象“宫商角徵羽”对应于“土金木火水”五行,同时又对应“东西南北中”五个方位。这个规则也正是符合了我们中国文化所崇尚的万物化一,天地有合的精神境界。宫音作为五音之主,五音之君,统帅众音。

5、具体做法是:假设黄钟的弦长为81,以黄钟作为宫音,然后用81依次乘以4/3和2/3得到五音:三分损益法求得的五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徵、羽、宫、商、角。

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什么的记载

1、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就有“三分损益法”的记载,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、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。该篇是最早的地植物生态学著作,为中国古代植物地理科学做出了贡献。

2、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就有“三分损益法”的记载,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、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。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。

3、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就有“___”的记载,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、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。

4、在《国语》中,在《管子·地员篇》里,在《吕氏春秋·音律篇》中,分别记述了“三分损益法”的一些内容。《史记·律书》和《汉书·律历志》中的理论,基本上是抄录《管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以及《淮南子》中的相关内容。

5、《管子·地员》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、地下水、植物的关系。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中,也有类似的记述。19世纪中。

标签: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